【梧州日报】独臂也要活出精彩人生 ——记全国劳动模范廖木森

廖木森在喂牛喝水。 庞广蛟 摄

        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村民廖木森从小失去左臂,通过付出比常人多倍的努力,练就一只手干活的“绝活”。今年“五一”前夕,他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

        顽强练就独手“绝活”
        1991年,廖木森12岁。当年,廖木森玩耍时不小心摔进排水沟,左臂折断,因为延误病情而不得不高位截肢。少了一只手,他痛苦彷徨过,“自己还能正常生活吗”的困顿疑惑在他心里直打转。小时候,他端一碗热汤和滚粥都力不从心。
        初中毕业后,廖木森在家务农。他开始练习一只手生活,他用一根木块穿过煲耳将粥饭放置好,洗衣没有双手搓就用衣刷在地上刷,用一只手爬上树摘松子……渐渐地,他学会了砍树、劈柴、割松脂、犁田、割水稻、挑担和踩单车运送农产品,自家和村人的桉树被风吹倒了,他用绳子将树拉直。村人建房,他做小工提砂浆石子……他直言,干活时一只手很累,但自己得养活自己和家人,“顶硬上”这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。2003年,在岑梧高速建设现场,廖木森一天能卸上百吨水泥到10多米远的仓库里,穿着防风尘的衣服很热,但他习惯了。

        致富路上锲而不舍
        2006年,自强不息的廖木森成家了。成家后,随着一子一女的降生,他的生活也捉襟见肘。2016年,他开始尝试养猪,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,他扩建了猪舍。他买来养殖书籍,学习养殖知识,并请教有经验的养殖户。一路摸索,从养10头猪花起,发展到近200头肉猪,他还养殖母猪自繁自养。他掘得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。正当他踌躇满志继续干下去时,生猪陆续得病,亏了10多万元。
        廖木森没有气馁,他到南宁、蒙山和岑溪马路镇等地考察和学习养鸵鸟技术。2022年开始,廖木森养殖鸵鸟并成立岑溪市廖木森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,场地有2000平方米,带动群众以劳动力、土地等方式入股。由于销售不佳和运输风险大,2024年,他不再养殖鸵鸟,转而改养鸡。永不言弃的他今年初又开始养黑土猪,同时养了6头本地黄牛。他打算黑土猪养殖发展到100多头,本地黄牛养殖发展到30多头。村里的山旮旯牧草很丰富,他对养牛前景很有信心。
        此外,廖木森还是广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,他积极尽职履职、反映群众心声,提出“因地制宜发展旱改水复耕”和“从实际出发在农村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”的议案。2021年,他被党中央、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。

        孝亲敬老品行端正
        廖木森是家庭的长子,虽然只有一只手,但他挑起家庭的重担,是村民眼中的孝子。2020年他的家庭被授予全国最美家庭称号,2021年他被授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。
        多年前,廖木森的父亲中风,母亲患上腰椎疾病,廖木森义无反顾担起照料父母的责任。廖木森的弟弟、弟媳外出广东打工,将侄子、侄女托付给廖木森,与他一家同吃同住。一次,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,侄子发高烧,廖木森背上侄子,深一脚浅一脚地冒雨到4公里外的镇卫生院治疗。每天晚上,廖木森照料侄子和自己的两个孩子吃饭后,就辅导他们功课,大家庭其乐融融。 (庞广蛟)